幼托機構的消毒作業規范
8.1 適用范圍:
本操作規范適用于本市各類幼兒園、托兒所的消毒。
8.2 教室(活動室)表面消毒
8.2.1消毒方法
(1)教室(活動室)表面主要包括墻面、地面以及可以搬動的小型器物和不宜搬動的大型家具表面,每天進行濕式清潔,室內地面采用濕式清掃法。
(2)飯桌每次在開飯前15~30min,用250mg/L含溴消毒劑擦拭,待干后使用。
(3)定期或當發生傳染病時可對教室(活動室)四壁、門窗、地面、桌椅、圍欄和大型家具的表面用250~500mg/L含氯、含溴消毒劑擦拭,消毒時可直接將消毒液噴灑到物體表面,并由左及右,由上及下順序進行,作用30min后用清水洗凈。
(4)耐熱的小型器物可用煮沸法消毒15~30min,不耐熱的小型器物可用500mg/L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浸泡30min處理。
8.2.2要求
教室(活動室)表面細菌菌落總數應≤15cfu/m2,并不得檢出大腸桿菌、致病微生物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8.3 玩具和用品的消毒
8.3.1玩具的消毒
8.3.1.1消毒方法
(1)玩具和大型玩樂器械的表面應定期用清水清洗,可以使用洗滌劑或抗菌清潔劑與溫水清洗,以加強污垢的去除效果,有縫隙的玩具還可用刷子刷洗。
(2)被傳染病病孩污染過的玩具,要用化學消毒處理法處理,可根據玩具的制作原料選擇適宜的消毒方法:
①塑料、橡皮、木器玩具可用250~500mg/L有效溴的二溴海因消毒劑浸泡20~30min,消毒后用清水將殘留藥物沖凈。
②紙質、長毛絨等玩具可用臭氧熏蒸,可選用有衛生部衛生許可批件的臭氧消毒器,并按使用說明書操作使用。
8.3.1.2要求
玩具表面細菌菌落總數應≤15cfu/cm2,并不得檢出大腸菌群、至病微生物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8.3.2體溫表的消毒:
8.3.2.1消毒方法
體溫表消毒主要是采用浸泡消毒法,方法如下:
(1)過氧乙酸浸泡消毒:先用1%過氧乙酸浸泡5min,然后再放入另一個1%過氧乙酸溶液中浸泡30min,消毒后體溫表應用冷開水沖凈或用酒精擦干后備用。
(2)二氧化氯浸泡消毒:使用濃度1000mg/L,消毒方法同過氧乙酸。
(3)含溴消毒劑浸泡消毒:使用濃度1000mg/L,方法同過氧乙酸。
8.3.2.2要求:體溫表使用中消毒液的細菌菌落總數應≤100cfu/ml。
8.3.3 圖書消毒:
圖書消毒主要采用物理消毒方法,可采用的措施如下:
(1)太陽曝曬:將圖書翻開后放在太陽光下曝曬8h。
(2)微波消毒:將圖書用濕布包好,至微波爐內,在650W功率下作用4~7min。
(3)紫外線消毒:用高強度便攜式紫外線燈距書3cm照射5~30s,翻轉后再用同法照射另一面。
8.4 室內空氣的消毒
8.4.1消毒方法
(1)開窗通風,每天至少二次,每次打開門窗通風15―30min。
(2)當有呼吸道傳染病發生時,對發病班級室內空氣可用以下方法消毒:
①有效含量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進行噴霧或超聲霧化消毒,也可用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噴霧消毒,用量為15ml/m3,噴霧后密閉30min再開窗通風。
②紫外線消毒:應選擇低臭氧紫外線燈,在燈管上裝上鋁制反光罩,懸掛于天花板下,離地2~2.5m處。也可用移動式紫外線燈裝置。消毒時燈的功率以每立方米不少于1.5W計算,每次照射時間≥30min,消毒時房間內應保持清潔干燥,并在無人情況下使用,紫外線燈使用壽命一般在1000h。
(3)空調系統消毒:在對空氣消毒處理后還應對空調濾網用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消毒后用清水沖凈、晾干。參見本規范第17執行。
8.4.2 要求
幼托機構室內空氣細菌菌落總數應≤2500 cfu/cm2(平板暴露采樣法)。
8.5 餐、茶具的消毒方法和要求:
8.5.1 消毒方法
餐、茶具應嚴格執行一洗、二刷、三沖、四消毒、五保潔的清潔消毒順序,當發現傳染病時,餐、茶具的清潔消毒則應采取消毒―清洗―再消毒的順序進行。消毒方法如下:
(1).煮沸消毒法:將碗、筷、茶杯、奶瓶全部浸入水中,碗、杯等應灌滿水豎立放置,并且中間留有間隙,待水沸騰時開始計時,持續15min,消毒完成后倒干沸水,放在潔凈的碗柜或冰箱冷藏室中備用。
(2)餐具消毒箱:將碗、筷、茶杯等放于消毒箱內消毒。
(3)消毒后的餐、茶具不能用抹布擦干,沾附與碗筷上的水分,可讓其自行干燥或用經消毒處理后的潔凈抹布擦干。
(4)營養室的熟食盛器、用具等,可采用流動蒸汽消毒20min~30min。
8.5.2要求
餐、茶具表面細菌菌落總數應≥10cfu/cm2,不得檢出大腸桿菌和致病微生物。
8.6 嬰幼兒衣物、手的消毒方法和要求:
8.6.1 織物消毒方法:
嬰幼兒使用的毛巾、衣服、被褥、尿布等織物必須消毒,可選用以下方法:
(1)煮沸消毒:嬰幼兒使用的毛巾、尿布一般情況下應專人專用,使用后分類清洗消毒,可用洗衣粉清洗后再煮沸10min,曬干即可備用。當嬰幼兒有腹瀉、腸炎等癥狀時,煮沸時間應延長至10~20min。
(2)消毒劑浸泡消毒:毛巾、尿布、被褥等可使用500mg/L含溴消毒劑、二氧化氯浸泡30min后再清洗,在傳染病發病班級,毛巾、衣服、尿布應與其他未發病班級分開清洗消毒,并延長浸泡時間至1小時。對不能清洗的被褥等可用床單位消毒器消毒,在沒有條件時也可將外面的布套和內里的棉絮分別處理,布套用上述消毒液浸泡,棉絮污染較輕的可放在日光下曝曬,污染嚴重的先用上述消毒液噴霧后再放日光下曝曬或丟棄。
(3)床單位消毒器消毒,按使用說明書操作。
8.6.2手的消毒方法:
幼兒的手在飯前便后可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洗手時要充分搓洗手背面、手掌面及手指間各個部位。當有傳染病發生時,可在250mg/L有效碘的消毒液中浸泡1~2min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擦手毛巾要專人專用。
8.7 飲用水的消毒方法和要求:
(1)嬰幼兒不能直接飲用生水。取自來水在常壓下煮沸,待水沸騰后,方可食用。
(2)飲用桶裝凈水的,應加強飲水機的消毒,定期用250mg/L的二氧化氯進行沖洗消毒,消毒后應用清水沖洗干凈。
8.8 工作人員的清潔消毒方法和衛生要求:
(1)建立幼托機構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制度,定期體檢。
(2)工作人員工作時應穿工作服,工作服每周清洗1―2次,如被污物污染時應及時更換清洗,接觸食物時應加帶口罩和帽子。
(3)營養室工作人員應注意個人衛生,勤理發,勤洗澡,勤換衣,勤剪指甲,工作前及便后要用肥皂流動水沖洗雙手。
(4)經常用肥皂在流動水洗手,接觸排泄物等污物后應用250mg/L有效碘的消毒液浸泡1~2min消毒。
(5)從事消毒工作的人員必須經消毒知識和技能培訓后方能上崗工作,并定期接受衛生知識業務培訓。
(6)工作人員、營養員手表面細菌菌落數應≤300cfu/只手,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
8.9 隔離觀察室消毒方法和衛生要求
(1)隔離觀察室不能同時隔離2種不同病種的患兒。室內用品必須專用,使用后須經過徹底的消毒后方可帶出室內。
(2)工作人員進入隔離室,必須穿上隔離衣(或以專用工作服代替),出室時必須脫下隔離衣,掛在固定處,隔離衣應單獨清洗消毒,可用500mg/L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消毒劑浸泡30~60min,然后用清水漂洗。
(3)隔離觀察室的環境、物體表面平時應加強消毒,當患病幼兒離開隔離觀察室后必須對觀察室的墻面、地面、家具等物體表作徹底的消毒處理,可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劑拖檫、浸泡,作用1小時。
(4)發生呼吸道傳染病時應作空氣消毒,可用紫外線燈照射1小時或用3%過氧化氫,按15ml/m3計算用量,在無人情況下熏蒸30min。
(5)工作人員做好手的清洗消毒。
8.10 衛生間的消毒、便器的消毒方法和要求
(1)衛生間的地面每天用清水拖擦清潔,當發現腸道傳染病流行時可用含有效溴500mg/L的含溴消毒劑拖擦,每天2次。
(2)幼托機構公用痰盂、蹲板必須消毒,對疑為腸道傳染病病孩以及腸道傳染病發病觀察班級使用的專用痰盂,必須單獨消毒處理,痰盂可用0.5%過氧乙酸或用1000mg/L有效溴或氯消毒劑浸泡30min,糞便可用有效溴含量5000mg/L的二溴海因消毒粉消毒1~2h后倒入化糞池。
(3)清潔工具應分班專用并每天清洗。
上一篇新聞:學校的消毒操作規范
下一篇新聞:娛樂場所的消毒規范 |
||
返回上一級別 |